石家庄新闻网 >健康频道 >养生保健

百岁将军萧克 勤者得寿

来源:燕赵老年报
时间: 2021-03-11 14:38:22
A+  A-

bd9df2ca-9903-4706-81f7-cbe5ec2352ef_tif.jpg

萧克

萧克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,纵观其数十载革命生涯,策马立功勋,提笔著妙文,居功不傲,宠辱不惊,终享百岁高龄,传百世芳名。在开国上将中,萧克高寿102岁,这与他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爱好书法密不可分。

“四正”习字 手不释卷

萧克的家族算得上是书香门第,萧克从小入学读书,养成了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,而这对于修身养性、愉悦身心有着重要意义。萧克的书法笔酣墨饱。据萧克回忆,堂哥萧克勤是启蒙老师,萧克开始学写字时,堂哥教其要“四正”,即心正、身正、纸正、笔正。萧克退休后依然坚持按照“四正”要求来练习书法,且每天至少两个小时。“四正”习字成为萧克一生遵循的习惯。

萧克一生深受宋濂所著《送东阳马生叙》中“贫非罪”观念的影响,在早年读书时期不羡慕荣华富贵,不为贫困而自卑,而是将所有精力用于读书求知上。除去学习学校必修课程外,萧克还大量阅读课外书籍。无论是戎马倥偬还是繁忙工作,他都会抽出时间阅读。大量阅读中外著作,萧克的人生充实,胸怀开阔,心情愉悦,对其长寿有着莫大作用。

笔耕不辍 作品丰硕

萧克不仅军功累累,在文学创作领域也大放异彩。萧克酷爱文学,喜欢的作家很多,如巴尔扎克、托尔斯泰等大家的作品是他常读的。他在阅读中有了感想就写,写诗歌,写散文,写小说。长征结束后,基于对红军生活的追忆,萧克开始创作小说。在黄土高原上的小城,他开始《浴血罗霄》的创作,利用晚上时间写,利用躲敌机的时间在膝头上写……1939年,40万字的《浴血罗霄》初稿完成。退休后,萧克继续修改书稿,最终于1988年“八一”建军节前夕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顺利出版。由于小说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,再现了红军的真实生活,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极大反响。另外,萧克还著有《朱毛红军侧记》、《萧克回忆录》、《萧克诗稿》等作品。他还率领百余位专家学者,编写出《中华文化通志》。良好的兴趣与爱好能够激发人的活力,充实日常生活,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,这无疑又为萧克将军的长寿增加了砝码。

热爱劳动 亲力亲为

日常生活中,萧克热爱劳动,崇尚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理念。据他回忆,在早年求学时,曾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危机,幸得校长同情,允其为学校刻蜡版,印讲义,获得补助。萧克便白天上课,晚上刻蜡版印讲义赚学费。1949年后,萧克被派往农垦部任副部长。赴任前,他因身体原因吐血,家人与医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,但萧克照样参加劳动。干了一二十天后,吐血奇迹般止住了。1969年年底,萧克赴“五七干校”接受再教育,临行前,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带个炊事员,但萧克谢绝了。到干校后,萧克将军坚持自己买菜、烧饭、砍柴,衣服破了自己缝补。天气寒冷,便去房子前后、山包附近伐树桩,砍成劈柴,既可驱寒又可烧饭。夏天炎热,便自己将长袖衣服剪成短袖衣服,将长裤剪成短裤。除此之外,萧克还学习木工手艺,当起了“木匠”,做了几件家具,既享受了自食其力的乐趣,又学得了一门本领。

生命在于运动,运动方式可以多样,劳动为其中之一。萧克热爱劳动,无形中促进了身体强健。王丛丛/文